乐趣在线娱乐平台app

陕西挖出高力士墓志,再现失传的《兰亭序》笔法,这字美得令人语塞!

在很多人印象中,太监就是一帮谄媚君主、欺君误国的小人,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翻开史书,就能发现历朝都有贤宦存在,有的还位极人臣,名垂后世,比如高力士、郑和。尤其是高力士,他是唯一一位死后陪葬帝陵的宦官,也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宦”。

图片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他的一生就像是“坐过山车”,本是岭南大族,童年时期家族卷入谋反案,他因此获罪阉割入宫。由于聪明机灵,他得到了大太监高延福的呵护,被收为养子,改姓高。通过养父的介绍,他认识了临淄王李隆基,二人不仅是少年玩伴,也互为知己。

图片

后来高力士助李隆基铲除韦后、太平公主等势力,等到李隆基登基称帝,他也飞黄腾达。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达官显贵,都对他尊敬有加,甚至称之为“阿公”。唐玄宗对高力士信任到什么程度呢?他曾说“力士当值,我寝则稳”。

图片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被迫退位,十分凄凉,高力士也被发配,后来返回长安途中听闻李隆基驾崩,他也呕血而亡。唐代宗感念其忠义,特赐他陪葬泰陵,并请来宫廷书家张少悌为他撰写墓志铭,这就是《高力士墓志》的来历。

图片

《高力士墓志》全称《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立于唐宝应二年(763年),由潘炎撰文,张少悌书丹,1999年出土于陕西蒲城。青石质,长113厘米,宽79厘米,厚16厘米,兼有行、楷二体,碑文共45行,满行34字,总计1435个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

图片

此作不仅历史价值丰富,书法价值更是不容小觑,他不仅是盛唐名家张少悌仅存的作品,也展现了失传的“兰亭笔法”,不论是字迹之细腻洒脱,还是章法、气韵的连贯,都胜过了《圣教序碑》,兼有晋人书法之中正平和和唐人翰墨的严谨。

图片

书写时先凌空取势,再顺锋而入,落笔自然灵巧,形成一个小虚尖,再按压、蓄力、衄挫,裹锋而行,骨力洞达,笔画挺拔刚健而不失姿态,如锥画沙。笔画间牵丝引带,转折处绞转似“折钗股”。用笔方圆兼备,棱角时而外显,时而圆润,出锋干脆。

图片

《高力士墓志》结字以纵取势,欹侧俯仰,顾盼生姿,“之”“所”“修”等字与《兰亭序》极为相似,内擫纵长,左右高低错落,上下收放自如,穿插避让,动势十足。纵观全碑,每个字都精致典雅,美得令人语塞。将它临摹通透,晋唐笔法自然熟稔。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